[十月的天空]一書的作者希坎姆 (Homer
H. Hickam)
為「最後的潛水」當中寫了前言:『潛水圈給人一般的聯想是,靜靜沈游於水底世界之美,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嚴苛的團體。對於每個勇於加入的成員,都要求要有一身近乎完美的技術與體力,包括潛水的方法與風格……。我們不齒那些還留有半瓶氣,卻驚怖死去的潛水人….」。在第一週的學科術科結束的某個晚上我讀到了這個片段,心中無法忘懷星期六第一次「沒頂」下三米深的水池的經驗。
剛沿著繩子下水,捏鼻子耳壓平衡 ok,第一次體驗空氣透過管線來維持生命的感覺,第一次體驗水下吸氣的聲音(有點像有人在打呼~好吵!),而嘴巴呼氣讓泡泡相競追逐上升的畫面和音效,更是奇幻,順著泡泡上去的方向偷偷瞄一眼,哇第一次距離水面這麼遙遠阿~不安全的感覺油然而生,但就這麼呼氣吸氣好像也就是繼續活沒問題….東張西望水中的世界原來是這樣阿~正當我還沒完全體會完畢時,Ivory比畫出
ok手勢來關懷我(如果我OK的話也要比回去),但此時我剛開始覺得不對勁了,二極頭怎麼會混著水進來呢?一半空氣一半水,好!用力給他吐 出去,再吸氣,竟然還是水,我開始上氣不接下氣,用力吐水竟換來更大一口水,Ivory注意到我,也發現我的不穩定,跟我比了代表不穩定的晃動手掌手勢,但問題來了,我該怎麼讓他知道我沒氣啦?這時候也是第一次深刻體會到水裡竟然不能說話!!!!???(以後割脖子手勢一定要先學會~)由於這時候什麼都不會(也完全沒有想到自己還有另一個二極頭),直接的生存慾望是用力給他浮上水面! 但是理智尚存的我想到「不可以喔
亂上升身體會壞掉!」,但又過一下子我依然沒想到不上升的方案,情急於是對Ivory比向上的大拇指(身體壞了就算了,總比淹死好吧),Ivory
要我 hold 住,我已經快不行了瞬間「有了!快吐掉這個沒用的二級頭!讓他們看見我竟然不呼吸!他們一定會救我的!」於是終於在教練
的面前我把我失控的二級頭吐掉不能吸到空氣,這招果然奏效,已經被
Ivory 帶 到郭教練面前的我立刻被塞入一個充滿救援溫情和沒有半滴水的二級頭,這是我吸過最香甜的空氣。我獲救了~~~
我貪婪用力的吸,這是第一次我感覺基本的生存被威脅。郭教練引導我上岸問我怎麼一回事,他測試之後才發現是二極頭進水,原因是瓣膜老化。我希望這是唯一一次,讓我體會到~~~~ 媽的,我真是愛空氣,這輩子沒這麼深深渴望要過一樣東西,我要我要,我一刻不能沒有你阿,空氣。寫了這個落落長,其實這一切應該是發生在半分鐘以內吧,所以要我寫這四天的心得,我想我可以寫二萬字吧
~ 但這件事情是我最想分享的了。
從這半分鐘再回到我開頭引的那段「最後的潛水」的話,我體驗到了裝備(如果那個該死的二級頭的瓣膜沒有老化)、技巧(我如果可以趕快抓另一個二極頭或是跟潛伴比割脖子)和最重要的不恐慌的重要性,當然,我用一種震撼教育的方式學到了之後四天一直更加深的正確潛水觀念。
慶幸的是,我在那樣慌亂的時刻,還算可以盡力思考,而謹慎注意我們的教練們也都辛苦地照與注意料我們的安全。故事還會繼續,人生有很多有趣精彩的小故事腳本在等著我們演出。
不想免掉俗氣的那一部分言論:通過考驗,感覺真好!也謝謝教練們仔細的教導,因為洞悉人對死亡的恐懼才會用嚴謹態度來進行訓練,這對想好好健康活下去又想學習稍具風險活動的新手來說,絕對是好事一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