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城 潛水旅遊社 LOGO (8K)

2002-02-12 ~ 2002-02-13

上海‧交通大學、靜安寺、宋慶玲 故居、豫園、外灘 


上海‧交通大學

     1896年,津海關道、太常寺少卿盛宣懷籌款在徐家彙創辦了南洋公學、隸屬招商、電報兩具。公學設立師範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盛宣懷任督辦。

    1899年,公學先後設立譯書院、東文學堂,培養議員。譯書院後來發展爲中國近代出版業的先驅--商務印書館。1904年改隸商部,翌年改名爲商部高等實業學堂。1906年,學校改隸郵傳部,易名爲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民國成立後,學校改隸交通部,並易名爲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堂。1918年,學校增設鐵路管理科。至此,一所由國人自己創辦的近代工科大學終於屹立在浦江之濱。

    1920年12月,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和北京郵電學校合併成一所學校,定名爲交通大學。1921年8月,上海工業專門學校改名爲交通大學上海學校。不久,南洋大學、唐山大學和京校分別改名爲第一、二、三交通大學。1928年11月,三所交大合併成鐵道部交通大學。

     至30年代中期,交大被譽爲“東方的MIT”。1938年8月,學校改由教育部直轄,定名國立交通大學。1940年在重慶九龍坡設立分校,後分校改爲總校,並于1942年成立國立交通大學本部。1943年創辦電信研究所,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1946年5月,學校遷回上海。


上海‧靜安寺

 

     靜安寺位於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號。向爲著名江南古刹。據碑誌,建于三國吳大帝孫權赤烏十年(247),創始人爲康僧會。寺址原在吳淞江(今蘇州河)北岸,初名滬瀆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禪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靜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晝夜受江水衝擊,寺基有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將寺遷至蘆浦沸井浜一側,即現今寺址。 

     靜安寺遷至今址後,規模逐漸擴大,至元時,蔚成巨刹。寺內有 8 處名勝,即:三國時所立“赤烏碑”、南北朝時所植“陳朝檜”、原于神僧智嚴異行而流傳的“蝦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講經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湧泉”、詩僧壽甯所築方丈室“綠雲洞”、行人取道渡吳淞江的古渡口“蘆子渡”、東晉遺存防禦海寇的“滬瀆壘”。壽甯搜集歷代詩人題詠,編爲《靜安八詠集》行世,靜安寺由此聲名遠播。明洪武二年(1369),鑄洪武大鍾,耗銅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鑄,祝皇太子千秋”銘文,至今嗚響大殿,聲洪震遠。 

     目前,靜安寺在恢復原貌的基礎上,還將規劃改建與擴建。除主要建築:赤烏山門、兜率殿、大雄寶殿、圓通殿、真言宗壇場、文物樓、功德堂、素齋部、僧寮外,還將興建法堂、藏經樓、佛教圖書館,複修“靜安八景”等。寺內收藏佛教文物甚多,有宋光宗趙惇爲太子時所書“雲漢昭回之閣”碑(上海最古之碑)、明洪武二年(1369)所鑄大鍾、歷代名人字畫,包括蘇軾《心經》書卷、文征明、陳繼儒、張瑞圖、伊秉綬等書軸長卷、揚州八怪、吳昌碩、張大千等人畫軸,王一亭佛畫多幅。有漢魏至清代石刻、銅鑄、鎏金、白瓷、漆金佛像多尊。有《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影印宋《磧砂藏》(全稱《平江府磧砂延聖院大藏經》)、日本《大正藏》(全稱《大正新修大藏經》)。

     不過咧!在中國大陸令人最不能忍受的事情就是:『進寺廟、也必須購買門票,到哪裡都要票,實在是讓人爽不起來呀!』


上海‧宋慶玲 故居

   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她的父親作為孫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中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滿懷憧憬。父親源源寄來的書信與剪報資料,在她的心中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架起了橋梁。她流亡到革命黨人集中的東京,不久即擔任了孫中山的助手。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鬥、救中國”的囑託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慶齡出訪蘇聯,以後旅居歐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大國,研讀了馬克思的著作,與流亡歐洲的許多中國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土地和農民問題,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

     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不斷擴大,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宋慶齡認為 “左”傾教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方針是相一致的。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共產黨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國共產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政府副主席、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9年,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慶齡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之後她一直擔任中國共產黨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職務。

     1950年,她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2年,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聯絡委員會主席。

     1954年9月宋慶齡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59年4月7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965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她再次擔任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75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她再次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1978年2月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連任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80年8月3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擔任大會執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慶齡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惡化。15日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宣佈,接收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16日,中國共產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宋慶齡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病逝於北京。


     上海宋慶齡故居在淮海中路1843號,整個院落占地面積4330平方米。屋前是草坪,屋後是花園,四周樟樹環繞,終年蔥蘢蒼翠。白色假三層主樓修建於二十年代初期,座落在院子的中央,環境幽雅寧靜。宋慶齡於1948年遷居此處。
現在故居的陳設,仍然保持著她生前的原樣。

     樓下是客廳和餐廳,佈置得雅致樸素。客廳北牆正中挂著孫中山先生的遺像,南面牆上有毛澤東主席1961年來看望她時的照片留影。宋慶齡曾在這裏會見過許多國家的貴賓、我黨和國家的領導人。

餐廳裏陳列著國際友人贈送的珍貴禮品。宋慶齡平時就在這裏用餐。

樓上是臥室和辦公室,陳設簡樸而典雅。臥室中有孫中山先生使用過的沙發和茶几,以及宋慶齡父母贈送給她的結婚家具。在辦公室的寫字臺上仍放著她生前使用的文具用品。

多年來,宋慶齡在這裏工作、學習、生活。宋慶齡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終年九十歲。


上海‧豫園、城隍廟

     中國人在顯達富貴後,通常會為自己蓋一座大宅院,這點舉世皆然,而江南最大的特色,在於屋主偏好庭院造景,將小橋流水、假山綠蔭植入圍牆之內,創造一方專供自己把玩的自然山水,豫園就是一個例子。 

   原是明代四川布政史潘允端為取悅其父 - 潘恩而建,建於 1559 年,取名「豫園」,有「愉悅老親」之意,而「豫」與「愉」古意相通,豫園佔地 70 餘畝,被喻為「城市山林」,是江南著名園林之一,非但林園遼闊,亭台樓閣錯落有致,屋內的家具裝潢橫越 400 年歷史,猶然高雅尊貴,可以想見當年潘式富甲一方的氣派。

   上海人稱「潘半城、徐一角」,意指潘恩家族的豪宅佔了上海大半個城市,而另一位名人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在上海卻僅僅擁有一角安身立命之地,恰好傳頌潘式的富貴逼人 與 徐光啟的高風亮節。

   豫園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園林,清咸豐三年(1842年)上海小刀會回應太平天國革命,在上海發動起義,起義失敗後,清兵在城內燒殺搶掠,豫園被嚴重破壞。

   1956年起豫園開始重新修繕,現豫園占地三十餘畝。體現出明清兩代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

     城隍廟在豫園南方,原名金山神廟,供奉漢朝大將軍霍光祠位,明朝才改為城隍廟,不過,前殿仍是金山神-霍光之位,後殿才是城隍老爺,其間多次經歷祝融之災,並多次修復,清末,廟前聚集了茶館酒肆、江湖賣藝、售貨攤販,成為極熱鬧的市集,直到文化大革命,廟宇遭到破壞,乃更名為「豫園商場」。 

     1981年重新修復後,裡外全是工藝品、土特產、小吃店。有相當豐富的南北貨與古董,雖然物品齊全,不過,價位稍高,記得一定要殺價。

城隍城隍即城鎮保護神,其初原為溝渠神,稱為水庸。原始崇拜認為,主凡與人們日常生活有關的事物皆有神在。城池與百姓生活有密切關係,有大功城民,當然得有個城神——城隍來佑護百姓。於是,城池的保護神便被稱為城隍神,它是地獄官吏中土地的上司,相當於人間各州縣官的職務。正如人間的州縣官人數眾多,冥界中城隍的數目也是不少的。那麼,這麼多的城隍從哪來呢?

從各種記載來看,他們大多是人間的英烈之士死後被封的,如會稽(浙江紹興)城隍龐玉。龐玉是唐初大將,有功德於民,當地百姓立為城隍神。之所以將人間的英烈立?當地城隍,乃是希望他們的英靈能同生前一樣,打擊邪惡,護佑百姓。舊時,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都建有城隍廟,因而城隍特多。

這裡、列舉幾個城市較著名的城隍市,以饗讀者。 城隍紀信紀信,成紀(今甘肅天水)人,是楚漢相爭時劉邦手下的一員大將。紀信以“滎陽誤楚,身殉漢皇”而載於史冊,《史記》、《漢書》都載有其事。開始,楚霸王項羽兵圍滎陽,眼看漢王劉邦要做俘虜,紀信毅然請命扮成漢王,乘車直出東門,從而巧妙掩護劉邦由西門逃出。紀信被項羽識破後,讓項羽給活活燒死了,因而贏得了“漢代孤忠”的美譽。

宋代趙與時《賓退錄》說,“城隍神之姓名具者,鎮江、慶元、甯國、太平、襄陽、興元、複州、南安諸郡、華亭、蕪湖兩邑,皆謂紀信。“蘭州城隍亦為紀信。

上海三城隍上海有座著名的城隍廟,今開闢為豫園商場。一般廟中只有一位城隍神,但上海城隍廟卻有三位。

第一位:是漢朝大將軍霍光。因此廟前身是金山神廟,廟中原供奉霍光。金山廟改為城隍廟後,不便把霍光神像請出去,便讓他坐進了第一殿。

第二位:是河北省大名府人秦裕伯。據《上海縣誌》載:上海城隍乃秦裕伯,字景容,直隸大名府人。元末避地揚州,明太祖洪武二年(西元1369)轉至上海。順治十年(西元1653),海寇犯縣治,王總兵誣民通賊,周巡撫惑其說,將俟雞鳴縱戮。是夕,周見裕伯神降,搖首數四,遂釋。“秦裕伯三百年後顯聖,嚇倒了周巡撫,避免了一次大屠殺,上海市民感激這位客居本地的救命恩人,把他立為上海城隍也是理所當然了。

第三位:是清末愛國將領陳化成。陳化成原為福建水師提督,多次重創英國侵略軍,被稱為“陳老虎”。後調防上海,任江南提督。1842年6月16日淩晨,英國炮艦進攻吳淞口,陳化成親臨西炮臺指揮應戰,兩小時內擊沈敵艦八艘。後因兩江總督牛鑒先和東炮臺守將臨陣逃跑,造成陳化成孤軍奮戰,最後這位年近七旬的老將領與八十余部屬,全部壯烈犧牲。上海民眾紀念陳化成,將其塑像請進城隍廟內,受到人們的祭拜。


上海‧外灘 

   百餘年來,外灘一直作為上海的象徵出現在世人面前。

   外灘又名中山東一路,全長約 1.5 公里。東面西臨黃浦江,西面為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 52幢風格各異的大樓,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的建築群。


   外灘曾是西方列強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務和文化中心。外灘原指舊上海縣城至蘇州河南岸的黃浦江西岸的灘地,
1845年被開闢為英租界,以後外國的洋行、銀行等相繼在此建立,至本世紀初,由於外國銀行大量進駐上海,上海遂成為舊中國的金融中心。

不少銀行或財團在外灘大興土木,營建豪華大廈。近些年,上海又新建了一些現代風格的高樓大廈。這新老建築的融合,也恰恰是現代化大都市上海風貌的真實寫照。在短短的一個多世紀中,上海從一個海濱小城一躍成為遠東最大的都市。 

     外灘的建築,出自許多位建築設計師之手,也並非建於同一時期,但它們的建築色調卻基本統一、整體輪廓線條的處理也是驚人的協調。無論是極目遠眺、或是徜徉其間,都能感受到一種雍容華貴的氣勢。著名建築有東風飯店、外灘12號圓頂建築、海關大樓、和平飯店、中國銀行大樓、上海大廈等等。夜幕中,巍峨的大廈在彩燈輝映下,更顯得璀璨奪目。
 


【風城潛旅 - 潛水】開始于 Y1996-0520,社團網站 建立于 Y1999-02-23
潛水訓練潛水旅遊科技海洋夢碧海藍天社團園丁

Y2009-0912 社團轉型‧走入歷史
Copyright@Y1996-Y2042 Hsinchu Dive & Travel club
本網頁所有圖文,均受著作權法保護;如欲轉載或引用,請徵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