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頤和園 |
|
|
|
|
從西元11世紀起,這裏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到800年後清朝結束時,園林總面積達到了1000多公頃,如此大面積的皇家園林世所罕見。
全園以西山群峰爲借景,加之建築群與園內山湖形勢融爲一體,使景色變幻無窮。 頤和園大約有四大景區。最東邊是東宮門區。這一帶原爲清朝皇帝從事政治活動和生活起居之所,包括朝會大臣的仁壽殿和南北朝房、寢宮、大戲臺、庭院等。玉瀾堂是光緒皇帝的寢宮,後來又成爲囚禁他的地方,現在還能看到當時修築的封閉通道的高牆。 |
|
|
|
|
|
|
|
|
|
|
|
|
|
|
|
|
昆明湖東岸的8角重簷廓如亭,也是中國最大的。此外,萬壽山頂的無梁殿,全用磚石砌成拱頂,沒有一根支撐物,技術水平極高。 |
|
|
|
|
萬壽山下昆明湖畔,共有273間、全長728米的長廊將勤政區、生活區、遊覽區聯爲一體。長廊以精美的繪畫著稱,計有546幅西湖勝景和8千多幅人物故事、山水花鳥,1992年以“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 |
|
|
|
|
|
|
頤和園中的主體建築是萬壽山上的佛香閣。佛香閣建築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閣高40米,有8個面、3層樓、4重屋檐;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相當複雜,爲古典建築精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南部的湖泊區是典型杭州西湖風格,一道“蘇堤”把湖泊一分爲二,十足的江南格調;萬壽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廟宇風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築;北部的蘇州街,店鋪林立,水道縱通,又是典型的水鄉風格。 |
|
|
|
|
北京‧天壇 |
北京天壇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
|
|
|
|
|
|
北圍牆爲弧圓形,南圍牆與東西牆成直角相交,爲方形。這種南方北圓,通稱“天地牆”,象徵古代“天圓地方”之說。外壇牆東、南、北三面均沒有門,只有西邊修兩座大門--圜丘壇門和祈穀壇門(也稱天壇門)。
而內壇牆四周則有東、南、西、北四座天門。內壇建有祭壇和齋宮,並有一道東西橫牆,南爲圜丘壇,北爲祈穀壇。 |
|
|
|
|
|
|
|
|
|
|
大祀殿與其說是祭壇,不如說是一座宮殿,後來嘉靖皇帝旨意拆除,並於1545年在大祀殿原址上建成大享殿,清王朝建立後,用它來舉行祈穀禮。
它的構造比皇穹宇複雜,外部是三層高閣,內部則是層層相疊而環接的穹頂式,仿佛像磚砌的券殿,但又沒有一磚一石,全部採用木結構,28根大柱支撐著整個殿頂的重量。內外楹柱各12根,中間四根楹柱叫通天柱或龍井柱,高18.5米,大頭直徑1.2米,古鏡式的柱礎,海水寶相花的柱身,瀝粉堆金,支撐著殿頂中央的“九龍藻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元”,代表始生萬物,天地生物無偏私;“享”爲萬物生長繁茂享通;“利”,爲天地陰陽相合,從而使萬物生長各得其宜;“貞”,爲天地陰陽保持相合而不偏,以使萬物能夠正固而持久。
|
|
|
|
|
|
|